出国留学准备建议

罗斯达,交通11级,NWU-CivilE(交通) MS

CivilE 美国

(本文仅以美国为例,其它国家留学情形大同小异,可适当参考)


首先,对于任何在校大学生,出国留学都是一条可选之路,并非遥不可及。在传统观念里,制约大家选择出国留学的“硬性”因素,无非以下几点:

  1. 家庭经济条件;

  2. 个人英语功底;

  3. 文化差异影响。

其它的“软性”因素,比如害怕坐长途飞机、仇视老美等等,这里就不提了,我们来分析一下上面三点因素,究竟是否真的是迫使很多人不能选择出国的原因。

家庭经济条件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,因为在国外(特别是美国)读研的费用支出确实是很高的。一般认为,美国公立学校的学费大约是一年 15-25 万 RMB(2-3.5 万美金),私立学校大约是 25-35 万 RMB(3.5-5 万美金),这个是一般家庭难以承担的经济负担。美国大学的 master(硕士),基本上是没有奖学金的,因此可以下结论: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,去美国读 master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。但是,我们在美国还可以选择攻读 PhD(博士),如果你能拿到全奖(全额奖学金),那么整个读博期间的学费可以全免,此外每个月学校或院系还会支付你一般 1500-2500 美金的生活费,供你缴纳租房房租、支撑餐饮生活等等,从而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家庭再承担什么费用的。可见,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小伙伴们来说,争取拿到全奖 PhD 是去美国留学的最佳也基本上是唯一途径,有路总比没路强,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“经济条件不允许就不能出国”。可能有人会问,显然要申全奖 PhD 是件非常难的事,本来申请 PhD 就比 master 难度要高很多了,拿全奖哪有这么简单?这个观点非常正确,如果没有良好的 GPA 基础(3.7/4.8),想申到全美 1-50 名大学的全奖 PhD 几乎是不可能的,除此之外还要有理想的科研成果(论文、专利等等)与较高的TOEFL, GRE 成绩。但是,个人认为,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这个问题,咱国内学校大部分世界排名都在 100 开外(大部分学校在 200 以后),如果不去考虑与他人攀比,以全美 50-100 的大学为主要目标,那么一般 GPA 能达到 3.5/4.8 的小伙伴们,是有很大几率能申到全奖 PhD 的(当然按这种分析思路,若 GPA 要再低一些,则 100-150 的美国大学也未尝不可,因为他们的性价比要比留在国内读大学高很多,但是 150 开外的学校可能很多就比较“野鸡”了)。根据笔者的分析,考虑国内人脉等其它复杂因素,可以简单认为 50-100 的美国 PhD 性价比略高于国内博士学位,100-150 的美国 PhD 性价比略高于国内硕士学位,但低于国内博士学位。所以可以总结一下,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小伙伴们,50-150 的美国全奖 PhD 是完全可以考虑的,只要努力准备好 TOEFL 和GRE,就有很大的机会(特别是 Transportation,小专业竞争压力并非很大)。下面笔者列举几个符合上述条件,交通实力不俗,且相对来说录取和拿奖几率较大的学校,供大家参考:

  • Texas A&M University
  • University of Maryland
  • Purdue University
  • University of Minnesota
  •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
  • Ohio State University
  •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(前50内但交通应该相对较好录,3.5/4.8的GPA可冲击)

下面谈谈个人英语功底和文化差异影响。很多人经历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再到大学痛苦的英语学习经历,发现自己实在毫无英语天赋,从而否决了自己去国外留学的可能性:连别人说话都听不懂,互相无法交流,如何进一步深造学习?其实不然,笔者认为咱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,若英语成绩一向很差,出问题的一方面在于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,另一方面更是国内英语教学的模式问题。一直以来,我们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,除了应付考试别无它用。仔细观察那些能用英语流利交流的人,让他们参加英语考试,成绩往往在常人的意料之外,这就跟让老美到中国来考四级是一个道理。笔者曾经在 UC Berkeley 待过 6 个星期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能感觉到自己的口语有了很大的提升(听力等其它方面的提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),因为会需要经常使用英语与别人交流,这就是耳濡目染、熟能生巧的效果。所以,一般情况下,无须担心自己的英语功底会影响留学,英语基础差的人所需时间长一些(大概半年到三个季度之间),也可以基本适应国外的语言环境——这也完全可以视作是一个提高英语能力的过程,相比于国内留学能使你在英语方面迅猛进步,不是吗?类似地,文化差异影响可能对女生更大一些,说白了也就是要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,有人认为自己完全做不到,可能到国外之后就会整天想家,处于癫狂状态……当然,如果是父母觉得不想让儿女出远门,这个另当别论,但是就文化差异这件事来说,它的确会让人有一段时间难以适应生活,不过一段时间生活,大部分的留学生得到的结论还是“国外(美国)比国内好”!——最终他们总是能克服这种所谓的文化差异。

谈了这么多,总算是把影响出国留学的几大要素,给大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一下,这里面可能带有笔者的主观想法,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!下面就讲讲出国留学需要怎么准备吧,申请要素包括:GPA, TOEFL, GRE, Research, 个人陈述(类似于自我介绍),个人简历,推荐信(可理解为别人来帮忙介绍你)。

1.开始阶段:

首先,明确你是否想要出国。考虑这件事情可早可晚,有的高中就已经想好了,有的大学读了几年才考虑好,但是笔者还是建议最晚要在大二暑假(接着就进入大三上学期)之前,把它确定下来。如果犹犹豫豫进入大三,GPA,英语,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的申请要素,可能就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了。而且尤为重要的是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最好不要抱着出国、保研(考研)两手准备的心态进入大三,这样最后可能成功在国内读研不是问题,但对最后选择出国、申请到好学校来说是个大忌。

明确下来想要出国之后,建议保持好你的 GPA,这是出国申请最为重要的要素,不是之一。死刷 GPA 在这里并不推荐,但特别建议大一的小伙伴们,注意日常课程的学习。这

里笔者可以大致列出交通类(Transportation)各个档次大学的 GPA 总体要求(以 master 为例,这里的 GPA 已经按照统一标准,转化到以 4.0 为满绩):

  • 第一梯队:UC Berkeley, MIT - GPA: (3.8-4.0)/4.0
  • 第二梯队:Northwestern, UT Austin, UC Davis(现在加州大学变难申了) - GPA: (3.6-3.8)/4.0
  • 第三梯队:Gatech, UC Irvine, UIUC, Purdue University, Texas A&M - GPA: (3.4-3.6)/4.0
  • 第四梯队:University of Florida, Pennsylvania State, University of Maryland - GPA: 3.4/4.0 ……

2.中场阶段:

此时一般来说是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之间,太早无必要,太晚可能来不及。这时,首先要开始准备 GRE, TOEFL,有必要的话去外面报个班(如果是申请 master,这报名费相比于日后学费来说就是个零头)。这里可能需要说明的是,各个大学对 TOEFL、GRE 的要求相差很大,比如 Berkeley 这边你 TOEFL 考过 95 分,它基本不按 TOEFL 挑人,但 GRE 的数学必须达到 169-170分(接近满分);而 MIT 就硬性要求 TOEFL 考过 100 分,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越高越好。另外,TOEFL 和 GRE 如果不是为了早点考出成绩,能够定下心来的话,最晚在大三下学期那年 10月底之前考出来,基本上都是不会对准备个人陈述(PS),简历(CV)和推荐信(RL)这三个申请材料带来影响的,所以各位小伙伴们无须过于着急,踏实备考就好!

接着就是要有些科研成果,对于非国际性学科竞赛国外大学基本是不认可的,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(MCM/ICM)是笔者推荐大家积极参加的竞赛之一,获奖率较高。参加科研项目方面,项目级别基本毫无说服力,具体点说,那就是校级 SRTP 和国创项目没区别。重要的是,一方面你是否做过组长带领团队,参加过一些这样的科研训练;另一方面,就是你是否能在 CV 中,将你参加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,研究成果,以及你在项目中负责的板块、做出的贡献描述清楚。除了参加科研,比较重要的是要有一些科研成果,特别是第一作者论文。类似地,论文发表的级别不重要,关键是以你第一作者的身份写的。小伙伴们不要被论文吓到,这个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要求,因为审核录取的人不会关注你论文发表在哪(除非你能发表到学科内很知名的 SCI 期刊上,一般没人能做到),而只可能会关注你论文的质量(思路、结构,有无机器翻译的痕迹等等)。因此,文章一定要自己动手写,然后联系指导老师,可以考虑发表到一个较水的国际会议或者期刊上(文章录用率接近 90%)。

最后,如果要申请 PhD(或者 master 想要争取较高的奖学金),这个阶段就要开始套磁了——与国外大学教授发邮件,介绍自己,交流学术,从而达到讨好对方的目的。但是,由于套磁邮件的数量逐年增加,对于很多好学校来说套磁的作用越降越低。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华人教授,供大家套磁时参考(笔者未总结他们的邮箱,please google-ing):

可套磁对象:

  • UC Berkeley: Zuojun Shen, Professor
  • MIT: Jinhua Zhao, Assistant Professor
  • UC Irvine: Wenlong Jin, Associate Professor
  • UT Austin: Zhanmin Zhang, Associate Professor
  • Tamu: Yunlong Zhang, Associate Professor
  • University of Florida: Yafeng Yin, Associate Professor
  •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: Yinhai Wang, Professor

最好避免套磁的对象:

  • UC Davis: Michael Zhang, Professor
  • Northwestern University: Yu (Marco) Nie, Associate Professor
  • UIUC: Yanfeng Ouyang, Associate Professor ……

总体上来看,UC Berkeley 最好不要套磁,Gatech 一定要套磁,UT Austin 的 Stephen Boyles 教授一定不要套磁(会起反效果)。

3.结束阶段:

篇幅有限,结束阶段就不详细地讲述了,因为结束阶段的工作是时间延续性最小的(与 GPA, TOEFL 等相比)。结束阶段,GPA 已定,TOEFL, GRE, research 基本也不会有太大变动,套磁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。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:(1) 继续套磁至少到网上成功递交所有申请材料,材料提交后是否继续套磁因情况而异;(2) 写 CV;(3) 写 PS;(4) 找专业老师或其它人写 RL。最后结束阶段的各个材料尽管准备时间较短,但也十分重要,用文档来列举其中的要点笔者可能需要写到 15000 字以上!这样,美国大学的申请流程就结束了... 如果对出国各方面事项有兴趣,欢迎加笔者 QQ350652224,可随时留言深入交流。最后分享一下 2011 级申请的大致结果:Cornell(1), Gatech(2), Michigan(1), Carnegie Mellon(1)...

最后友情提示:

  1. 土木工程排名,不能完全反映交通学科的实力强弱。比如斯坦福大学、康奈尔大学的土木都很牛,但是它们几乎没人做交通。另外,就交工、交运实力而言,密西根安娜堡、卡内基梅隆大学都不是好选择;就道桥实力而言,美国西北大学不是好选择。

  2. 如果要继续读交通专业(特别是交工和交运),康奈尔大学,南加州大学都不是好选择(除非转专业),相反知名度较低的佛罗里达大学、宾州州立大学、弗吉尼亚理工等,倒有不少人在做交通。要认准学校 Transportation Group 的规模,这个可从提供课程数量上看出!

罗斯达

School of Transportation, Southeast University

& Candidate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